如果你不想工作了,先做这3件事

发表时间:2023-09-15 10:00

英国作家毛姆有句名言:“我从来不会厌倦生活,只是厌倦了那些毫无生气的生活方式。”把这句话稍微修改一下,放在职场也无比适用“我并不厌倦工作,只是厌倦了那些毫无生气的工作方式”。


不想上班1.jpg


扪心自问,有多少人每周总有那么5、6天不想上班;每天硬着头皮耗尽力气挤地铁,上班如上坟;还要耐着性子,压抑着不满,面对各种需求,和思维不同频的老板、同事痛苦地沟通…当中偶尔划水、摸鱼,算是一天中对自己最卑微的犒赏…

一份不能入心的工作,就像一场没有爱的婚姻。如果我们在职场中,经常遇到类似上述的场景,也许我们就该做些调整了。


一、拒绝低效忙碌,清空工作列表


马斯克曾形容自己:“一天中的83%时间用于重要工作,其余时间处理必要邮件”。他拒绝无意义的会议和讨论,而是把时间集中在产生真正价值的工作上。并将其总结为“成功的秘诀就是拒绝会议和邮件,把时间花在真正重要的事上。”


几乎每个职场人,每天都要面对大大小小的各种任务,接受各种安排,有时候明明把自己搞得人仰马翻、身心俱疲,但回头复盘当天的工作时,却又说不清楚自己到底干了些啥,感觉不到丝毫的成就感。这里其实涉及两个层面,一是公司的企业文化,是不是真正理解“尊重时间、高效工作”的意义;另一个则是个人的工作方法论,是不是懂得抓大放小,有没有做到合理排序。


Google公司历来提倡高效工作,从现任CEO皮猜,到前任CEO施密特,都非常重视员工在灵活的工作方式,鼓励大家在非工作环境比如走廊、过道、咖啡间等非正式环境,放松交流,并尽可能减少员工的各类正式会议,让大家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,放在更有价值的工作上。Netflix的CEO里德·哈斯廷斯也是如此,提倡尽量不干扰、割裂员工的工作时间,鼓励大家快速且直接地沟通,并严格限制召开高级别会议,曾对外宣称,自己的一生绝不会召开10次以上的员工大会。


但有些企业就不是这样,喜欢文山会海,把员工的时间塞得满满的,而且大都是形式主义,常常沦为空洞的扯皮,对自己的工作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帮助。这种情况下,就要学会适时说不。不管对你的领导还是同事,你都可以问他,做这件的事目的是什么(判断产出的价值),和自己的关联度有多高(判断参与的必要性),花多少时间完成为**(判断时间成本),如果连这些问题都不能很好的回答,不用怀疑,你被要求做的事(讨论/会议或其他),大概率是低效且无意义的忙碌。


“你永远不会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所有的任务,但总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重要的事。”如果你整天都被各种乱七八糟的工作、事项淹没,可以好好体会一下被誉为20世纪人力资源领域的奠基人的罗伯特.哈夫的这句话。任何事情都有轻重缓急,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,如果觉得每件事都重要,也就意味着每件事都不重要。

美国**管理学家、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的作者史蒂芬.柯维,提出“四象限”时间管理理论。根据事项的紧急与重要的程度,划分为重要且紧急,重要但不紧急,紧急但不重要,不紧急也不重要四类,并以此区分待处理事项的优先级。


紧急且重要的任务,比如危机应急、高价值项目等,应放在第1象限内;

容易被忽视,但对长期发展至关重要的事项,比如战略规划、职业发展等,属于重要且不紧急的工作,可以放在第2象限;

某些事会消耗大量时间,但价值较低的任务,如某些会议、询问等,应放在紧急但不重要的第3象限内;

而那些即使拖延或取消也没什么影响的事项,则属于既不紧急又不重要的第4象限。

少即是多,职场中同样需要断舍离的智慧和勇气。想要收获更多,敢于清空你的工作列表,也许是不可缺少的关键一步。


202317


二、戒掉情绪内耗,专注可以改变的事


邻居问农夫:“你种麦子了吗?”,农夫回答:“我担心天不下雨。”对方又问:“那你种棉花了吗?”农夫叹了口气:“也没有,我担心棉花生虫。”邻居接着问:“那你种了什么?”农夫如释重负地回答:“什么也没种,因为我必须万无一失。”


卡耐基说过:“成功的秘诀是专注能操控的方面,并保持乐观。”但现实中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,相反,他们更喜欢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不能掌握也不该由他“掌握”的事情上,并在内心深处上演一出出或悲或虐的狗血戏码,最后把自己搞得忧心重重,情绪低落。而事实上,他所想象的一切,并不见得会真正发生,白白浪费精力,徒增烦恼。这就是最容易理解的“情绪内耗”。


马云在创业初期历经挫折,曾先后找到16家投资人,希望能得到他们的青睐,但每次都被拒绝。虽然每次失败回来,他都会满脸笑容地“欺骗”一起创业的小伙伴说“今天我又拒绝了一位投资人”,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也藏着不为人知的失落和自我怀疑。后来他想通了,16家投资人拒绝我,是他们的事,我管不了;我能做到的是,要不要继续找第17家,18家,19家投资人。后来他成功后,回想这段经历,总结了一句话:“当你情绪低落时,要迅速行动起来,因为行动可以改变一切。”


看似简单的一句话,很多职场人却参悟不透,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毫无意义的情绪内耗上,我刚才没拍老板马屁会不会被他疏远?我上次和HR有争执,这次考核会不会被他穿小鞋?公司效益越来越差,如果裁员了自己该怎么办?…于是整天沉浸在各种担心和焦虑中,郁郁寡欢,无所适从。这些事重要吗?即使重要,能比行动起来,让自己变得更优秀、更有实力重要吗?去研究怎么才能拥有更前沿的业务技能,更好的沟通技巧,更强的职场竞争力,不比既浪费时间、又毫无价值的情绪内耗更有意义?


同样在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一书中,史蒂芬•柯维曾提到两个概念:关注圈和影响圈。关注圈是指我们日常所关注的事情,比如家庭、天气、健康、事业、时事等。影响圈是指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影响或改变的事情,比如学习成绩、工作表现等。这两个概念可以很好地提醒我们,自己更应该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何处:不要因为关注圈而内耗,而要为影响圈去改变。


三、不为老板打工,为自己打拼


洞房花烛夜,新娘的盖头被掀开时,刚好看到老鼠在墙角吃米。新娘掩口大笑对新郎说:“快看,老鼠在吃你家的大米。”第二天早上,新娘起床又看到老鼠在偷吃大米,却态度大变,对老鼠大声怒喝:“该死的家伙,竟敢偷吃我家大米!"。


故事很简单,但内涵却值得一品再品。一个人对一件事的态度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自我身份的认定,如果你觉得自己和对方是不相干的人,你就会笑看“老鼠吃你家大米”;如果你认为自己和对方是荣辱与共的一家人,就会怒斥“老鼠偷吃我家大米”。这个道理,也非常适合套用在职场上。你所在的公司,到底是谁的公司?是老板的,没错,因为他是公司的所有人;但也可以是大家的,因为这个公司,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成为员工们向上突破、追求成功的平台。


城市商务人士剪影.jpg


篮球之神迈克乔丹说过:“要想努力工作,得先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。对我来说,工作从来都不像是工作。” 科技狂人马斯克也有一句类似的话“我从不觉得自己在工作。每一天都很有趣,很兴奋。”


榜样虽然遥远,但却不妨碍带给我们力量,希望小伙伴们都能在职场中找到乐趣,找到自己,找到未来。共勉。


关于我们
联系我们
热线咨询:周一至周日8:30-22:00
400-008-7500
关注微信公众号
厦门人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  2008-2022  
联系电话: 86-592-5031700 传真: 86-592-5031700 地址 :厦门市思明区软件园二期望海路47号502K